行為藝術的案例分享與討論,當代藝術大背景之下,行為藝術的價值該何去何從?
「行為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于歐洲的現(xiàn)代藝術形態(tài)之一。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難以理解,甚至是很荒謬。很多人認為“行為藝術”是“精神病藝術”,覺得很黃很暴力。但「行為藝術」是一種直接對大眾呼吁的藝術形式,好的行為藝術是為了激發(fā)人們平時沒有感受到和意識到的東西。
Marina Abramovic,1990年
說起行為藝術,你會想到什么?
烏雷式的行為藝術,你的感受和理解有多少?
圖文詳解:那個曾讓當代行為藝術之母流淚的男人
你知道行為藝術如何創(chuàng)作么?
還有如何用德語進行藝術表達?
3月17日晚7點的ACG & EIC TALK,讓我們拋開那些情感噱頭,專注這位最自由、先鋒、叛逆的藝術家世界,從經(jīng)典作品中,重新理解行為藝術!
講座主題:“行為藝術——從過去到未來”
+ 行為藝術之父烏雷的去世,引起對當代藝術行為表達的思考;
+ 從西方到東方行為藝術的前世今生;
+ 當代藝術大背景之下,行為藝術的價值該何去何從;
+ 行為藝術的案例分享與討論;
+ 德語文化初體驗(德語的來源、德語語言的特點等);
+ 如何用德語進行藝術表達;
+ 在線答疑Q&A。
分 享 導 師
IVAN YANG
ACG廣州資深藝術導師
畢業(yè)于意大利國立威尼斯美術學院,曾獲意大利拉古納國際藝術獎,多次參與意大利威尼斯雙年策展工作,擅長當代藝術表現(xiàn),攝影激發(fā),藝術治療及傳統(tǒng)技法油版雕等。所教授的學生分別錄取了牛津大學藝術類專業(yè),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巴黎美術學院等等。
Lena Ji 季曉羅
EIC資深德語中教老師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獲獎學金),8年以上德語教學經(jīng)驗,掌握德??荚嚳键c考綱。
掃碼報名
咨詢更多精彩詳情!
烏雷去世了
但他的藝術精神和藝術作品會一次次重生
3月17日19點
讓我們走近這位著名行為藝術之父-烏雷的世界
深入理解「行為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