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敏感的感情,每一個意義都是藝術,要如何定義藝術呢?為了探尋這個答案,ACG小編打卡ACG學生吳嘉妮個展——“如何回應”。展期雖短,但是驚喜很多,展現(xiàn)“如何回應”,變成了生活待解救的必修課。下面跟著嘉妮一起,進入她的藝術新世界。
每一個敏感的感情,每一個意義都是藝術,要如何定義藝術呢?為了探尋這個答案,ACG小編打卡ACG學生吳嘉妮個展——“如何回應”。
主題:如何回應
主辦方:ACG國際藝術教育
地點:798藝術區(qū)共同藝術中心
時間:10.23-10.26
展期雖短,但是驚喜很多,展現(xiàn)“如何回應”,變成了生活待解救的必修課。下面跟著嘉妮一起,進入她的藝術新世界吧~
01 “如何回應”
對話藝術&創(chuàng)作
申請專業(yè):動畫設計
Q:為什么想要在這個年齡和階段做一個個人藝術展呢?
嘉妮:喜歡畫畫可以說是從小就開始了,小的時候我單單只是因為喜歡看動畫片,或者喜歡動漫而想要畫畫,可是當我真真正正意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真正的意義的時候才是我真正喜歡上他的時候。
Q:可以展開來聊聊你對藝術的理解么?
嘉妮:藝術像是一個表達自己的媒介,讓心里那些內(nèi)在的藝術以具象的形式表達出來。所以我想做我想做的事情,我想做藝術,這件事情不一定是能讓我快樂的事情只是單純的因為我想做而已。
我認為創(chuàng)作藝術這個行為本身是藝術;不同的觀點組合起來是藝術;分享藝術,形成一個像網(wǎng)絡一樣的群體這也是藝術的一部分。不論是屬于自我的藝術或者屬于社會的藝術,只要存在了,都是一件十分“藝術”的事情。
Q:可以聊聊你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此次個人藝術展的靈感來源么~
嘉妮:我創(chuàng)作的這兩組作品。都是關于我自己的。關于自我與妥協(xié),關于表達和回應。我以我自己為定位,描寫一個轉(zhuǎn)變。在這些作品中,是社會的一個分子,也是社會的體現(xiàn)。
我的自畫像是一段時間我的心情的體現(xiàn)。我們永遠不能跟昨天自己一樣,在不斷沖刷的過程中,我有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人。我認為在這幅畫里可能會很好理解,比如我的臉是有部分模糊又有部分清晰的,在我的衣服上寫了很多可以辨認我的名字···
而在這幅畫里。我表現(xiàn)的是我周圍的人和我的關系。在我的青春期里,我對周圍的人的改變和感覺都感到異常的敏感。我在我的人際關系里的身份一直在不斷的改變。
我有的時候是左邊那個白色的人,有的時候是背景里的那個蛾子。作為白色的那個人的時候,我感到自己特殊,感到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我有的時候會沉浸在虛假的幻想當中。
02 “追逐夢想”
教導+陪伴+支持
展覽開幕時,嘉妮媽媽在現(xiàn)場講話表達對于ACG的感謝、表達對孩子的驕傲之情···
點擊查看 更多嘉妮父母、作品集導師專訪
“原”于信任
“源”于信任
“緣”于信任
感謝
每一位信任
ACG的家長和同學!
未來可期!借用嘉妮父母的話:“初心且不斷追求,做一位有思想的藝術家,享受生活,成就夢想。”每一位追求夢想的孩子都是耀眼的繁星,終會有一天大放異彩!